國家對水溶肥料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
水溶肥剛起步是也只是少數地區的少數作物上使用,水肥一體化已經從當年的“高科技農業”、“形象工程”開始向普及應用發展,當前中國已經具備了大力發展水肥一體化的有利條件。直接性的影響了中國的水溶肥市場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。
一是很多水溶肥企業技術和滴灌設備不配套,忽視了灌溉和施肥制度優化;
二是技術服務不到位,只顧節水,不顧施肥,缺少必要的指導經費和展示示范平臺;
三是地區發展不平衡;
四是支持政策不完善,當前仍僅限北方,僅限硬件,僅限設施。
那么如何打破水肥一體化的這種局限性的格局呢?
針對水肥一體化在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,業內有不少人這樣認為:從長遠來看,在全國大田作物上實施水肥一體化是可能的,但無論外在因素還是內在因素,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。首先就是土地流轉問題,其次是水溶肥價格居高不下的問題,當然也有水溶肥市場魚目混珠的問題。
業內人士表示,目前土地流轉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,表面看景象一片繁榮,可現狀是農民出于多方面原因不會簽多年轉租協議。這種情況給農場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,租地年限過短,各種機械化設備、灌溉設備等因為產出比而無法投入,直接制約水肥一體化的快速發展。
假設土地流轉到位,用水溶肥的話就要考慮鋪設滴管帶,那么作物收割時大型機械怎么進去收割?收割完畢怎么耕地?滴管帶是不是收回?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。
水溶性肥料由于科技含量高、原材料要求苛刻,價格自然要比傳統肥料高。當前市面上主要流通的水溶肥,原料多為養分含量、水溶性、吸收效率、重金屬含量、產品穩定性等方面明顯優于農業級的工業級或食品級原料,這也是水溶肥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,更是大田作物應用的障礙。
打破這些障礙,不僅僅是水溶肥企業的事情,還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植,那么在中國水溶肥市場日漸成熟的條件下,水肥一體化要更加受到關注才行。